极码库带你了解评测,做好相应的准备,全幅性价比之王 尼康24-85mm ED VR评测__防抖且便携 佳能EF 35mm F2 IS USM评测希望可以帮你解决现在所面临的一些难题。

手机性能排行app

手机性能排行app

1、安兔兔评测

《安兔兔评测》是一款专业的手机硬件检测、性能评估的软件,方便您查看iOS设备的CPU、GPU、内存、屏幕等信息。我们的评测项目主要包括UX(用户体验)、CPU、GPU、RAM内存读写四个方面。

能够准确的检测Android手机的游戏性能、内存读取性能以及综合性能,让您更加清楚的了解手机的硬件性能情况,是您身边的硬件管家、验机神器。

2、鲁大师手机版

《鲁大师手机版》是一款支持Android PAD平板电脑和手机进行性能评测、跑分的软件。可以查看整体和单项硬件的性能得分和本机操作系统的详细信息,包话SD卡容量,CPU型号、频率,系统版本号等多项信息。

3、PCMark中文版

《PCMark手机版》采用了一种新方法来对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性能和电池使用寿命进行基准测试。了解您的设备的性能,然后和最新机型进行对比。可测试设备的性能、电池续航能力,能看出设备在上网、看视频、处理文档、编辑照片等日常使用中的表现。它还会在测试期间给出CPU类型与频率、CPU占用率、温度、电池电量等信息,方便查看和揪出作弊行为。

4、极客跑分4

《极客跑分 Geekbench 4》是一款全平台通吃的手机测试软件,15个全新的测试项目,涵盖加密、图像处理、信号处理、物理模拟等各方面,可反映真实的工作任务。这些测试的目的是快速,准确地测量出移动CPU的性能。

5、3DMark手机版

《3DMark手机版》是一款支持Android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专业3D图形评测应用。可以测试硬件的CPU与GPU性能并与超过3000多款设备进行比较。 3DMark包含了多个基准测试,每一个都是为个别类型的硬件而设计的。3DMark会针对不同的硬件规格建议最适合的基准测试,您只需要装载适合自己硬件规格的基准测试以节省存储空间。

防抖且便携 佳能EF 35mm F2 IS USM评测

【IT168评测】编者按:佳能EF 35mm F2 IS USM是2012推出到新版的佳能35mm F2镜头,虽然光圈比35mm F1.4小了一档,但是考虑到带有IS防抖、价格相对低廉又小巧轻便也受到了不少关注。而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正是@影像魔方 三款EF卡口的三款35mm自动对焦镜头(适马35mm F1.4 DG HSM、佳能EF 35mm F1.4L USM以及佳能EF 35mm F2 IS USM)对比评测中佳能EF 35mm F2 IS USM镜头的评测内容。而且在文章结尾有这三款镜头的综合表现总结,值得一看。

『型号说明』

Canon EF 35mm F2 IS USM

EF:适用于35mm全画幅像场。

35mm:在全画幅上焦距35mm,APS-C画幅上等效56mm。

F2:最大光圈F2。

IS:佳能镜头防抖技术。

USM:佳能的超声波对焦马达,此处为环形对焦马达。

『产品简介』

佳能EF卡口35mm F2规格镜头共有两款:1990年发布的版本采用5组7片设计,全组移动式对焦,AFD弧形对焦马达,滤镜口径52mm,现在已基本退出市场。本文要介绍的新版本发布于2012年,不仅光学设计焕然一新,同时还配备了IS防抖与USM超声波马达。

EF 35mm F2 IS USM最初上市价格高达6000元,经过几轮价格调整,目前大陆行货的价格在3800元左右。不知出于何种原因,此款镜头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大面积缺货,因此购买时可能有些不够方便。

『配置描述』

镜组结构:反望远式的8组10片结构,最后一片为非球面镜片。镜片数量和特殊镜片数量相比“堆料型”的适马35mm F1.4 DG HSM显得非常普通。

▲佳能EF 35mm F2 IS USM的镜组结构。

对焦设计:采用后对焦(RF)设计,对焦过程中镜头前部不转动。配备USM环形超声波马达,支持全时手动对焦。

特写能力:最近对焦距离约24cm,最大放大倍率约0.24倍,特写能力高于另外两款35mm F1.4镜头。

光圈叶片:8叶片圆形光圈。

镀膜:优化的超级光谱镀膜。

滤镜口径:67mm。

操控功能:AF/MF切换、防抖开关。

镜头做工:复合材料制成。

尺寸重量:77.9mm×62.6mm。335g。

附件:大陆行货标配花瓣型遮光罩(EW-72),遮光罩内部有植绒。

▲三款35mm定焦镜头尺寸对比

▲三款35mm定焦镜头口径对比

『画质表现』

畸变:-1.49%(非常轻微)

色散:非常轻微

暗角:到F5.6时基本消失

分辨率:

分辨率测试使用索尼A7R、EOS-E电子转接环。拍摄时以RAW格式存储,然后采用Adobe Camera Raw 8.5转换为JPG,转换时锐度置零。以ISO12233 4000线测试卡作为分辨率测试标版,并通过Imatest 3.10软件进行读取分析。测试时在画面上取4个点,距离画面中心的距离分别为17%(相场半径)、30%、60%和80%。对于APS-C画幅用户,可以将60%点当做APS-C画幅上的边缘区域。

佳能EF 35mm F2 IS USM的最小光圈到F22,但在A7R上,从F8到F11就会因为衍射现象而出现画质明显下降,所以我们的测试选择F16作为最小光圈。另外,拍摄时关闭了IS防抖。

▲ MTF50测试成绩

▲ MTF50测试成绩

▲MTF30测试成绩。

▲MTF30测试成绩

『对焦表现』

得益于对焦马达方面的技术改进,以及更轻的镜组结构,EF 35mm F2 IS USM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的对焦都很快,比EF 35mm F1.4L USM还要更快一些。

『测试手札』

和EF 35mm F1.4L USM一样,EF 35mm F2 IS USM的测试成绩也并不是从中心到边缘平滑下降的。在F2.8-4时,30%点成绩明显高于17%点。

对理论测试部分的小结:

▲光圈全开时的表现。(佳能35IS是F2,其他两只是F1.4)

▲光圈收缩到F5.6时的表现

佳能EF 35mm F1.4L USM:全开时分辨率较低;但在F2.0及更小光圈下,整体分辨率表现仍然优于同门的EF 35mm F2 IS USM。受限于当时的镜组设计与镀膜技术,色散情况是三款镜头中最严重的,但仍在大多数人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并且很容易通过后期处理进行校正。

佳能EF 35mm F2 IS USM:分辨率最高值可以和适马35mm F1.4 DG HSM相媲美,但画面中心并非分辨率最佳位置。对于并不在意1挡光圈差别的用户而言,选择这款镜头可以获得IS防抖、更好的对焦性能以及更理想的便携性。

适马35mm F1.4 DG HSM:对于不在意追焦性能,并且有能力驾驭特殊情况下对焦精度的用户而言,适马35mm F1.4 DG HSM无疑是分辨率方面的最佳选择。无论是全开光圈还是收缩至F5.6光圈,这款镜头的综合表现都是最佳的。

防抖且便携 佳能EF 35mm F2 IS USM评测

【IT168评测】编者按:佳能EF 35mm F2 IS USM是2012推出到新版的佳能35mm F2镜头,虽然光圈比35mm F1.4小了一档,但是考虑到带有IS防抖、价格相对低廉又小巧轻便也受到了不少关注。而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正是@影像魔方 三款EF卡口的三款35mm自动对焦镜头(适马35mm F1.4 DG HSM、佳能EF 35mm F1.4L USM以及佳能EF 35mm F2 IS USM)对比评测中佳能EF 35mm F2 IS USM镜头的评测内容。而且在文章结尾有这三款镜头的综合表现总结,值得一看。

『型号说明』

Canon EF 35mm F2 IS USM

EF:适用于35mm全画幅像场。

35mm:在全画幅上焦距35mm,APS-C画幅上等效56mm。

F2:最大光圈F2。

IS:佳能镜头防抖技术。

USM:佳能的超声波对焦马达,此处为环形对焦马达。

『产品简介』

佳能EF卡口35mm F2规格镜头共有两款:1990年发布的版本采用5组7片设计,全组移动式对焦,AFD弧形对焦马达,滤镜口径52mm,现在已基本退出市场。本文要介绍的新版本发布于2012年,不仅光学设计焕然一新,同时还配备了IS防抖与USM超声波马达。

EF 35mm F2 IS USM最初上市价格高达6000元,经过几轮价格调整,目前大陆行货的价格在3800元左右。不知出于何种原因,此款镜头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大面积缺货,因此购买时可能有些不够方便。

『配置描述』

镜组结构:反望远式的8组10片结构,最后一片为非球面镜片。镜片数量和特殊镜片数量相比“堆料型”的适马35mm F1.4 DG HSM显得非常普通。

▲佳能EF 35mm F2 IS USM的镜组结构。

对焦设计:采用后对焦(RF)设计,对焦过程中镜头前部不转动。配备USM环形超声波马达,支持全时手动对焦。

特写能力:最近对焦距离约24cm,最大放大倍率约0.24倍,特写能力高于另外两款35mm F1.4镜头。

光圈叶片:8叶片圆形光圈。

镀膜:优化的超级光谱镀膜。

滤镜口径:67mm。

操控功能:AF/MF切换、防抖开关。

镜头做工:复合材料制成。

尺寸重量:77.9mm×62.6mm。335g。

附件:大陆行货标配花瓣型遮光罩(EW-72),遮光罩内部有植绒。

▲三款35mm定焦镜头尺寸对比

▲三款35mm定焦镜头口径对比

『画质表现』

畸变:-1.49%(非常轻微)

色散:非常轻微

暗角:到F5.6时基本消失

分辨率:

分辨率测试使用索尼A7R、EOS-E电子转接环。拍摄时以RAW格式存储,然后采用Adobe Camera Raw 8.5转换为JPG,转换时锐度置零。以ISO12233 4000线测试卡作为分辨率测试标版,并通过Imatest 3.10软件进行读取分析。测试时在画面上取4个点,距离画面中心的距离分别为17%(相场半径)、30%、60%和80%。对于APS-C画幅用户,可以将60%点当做APS-C画幅上的边缘区域。

佳能EF 35mm F2 IS USM的最小光圈到F22,但在A7R上,从F8到F11就会因为衍射现象而出现画质明显下降,所以我们的测试选择F16作为最小光圈。另外,拍摄时关闭了IS防抖。

▲ MTF50测试成绩

▲ MTF50测试成绩

▲MTF30测试成绩。

▲MTF30测试成绩

『对焦表现』

得益于对焦马达方面的技术改进,以及更轻的镜组结构,EF 35mm F2 IS USM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的对焦都很快,比EF 35mm F1.4L USM还要更快一些。

『测试手札』

和EF 35mm F1.4L USM一样,EF 35mm F2 IS USM的测试成绩也并不是从中心到边缘平滑下降的。在F2.8-4时,30%点成绩明显高于17%点。

对理论测试部分的小结:

▲光圈全开时的表现。(佳能35IS是F2,其他两只是F1.4)

▲光圈收缩到F5.6时的表现

佳能EF 35mm F1.4L USM:全开时分辨率较低;但在F2.0及更小光圈下,整体分辨率表现仍然优于同门的EF 35mm F2 IS USM。受限于当时的镜组设计与镀膜技术,色散情况是三款镜头中最严重的,但仍在大多数人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并且很容易通过后期处理进行校正。

佳能EF 35mm F2 IS USM:分辨率最高值可以和适马35mm F1.4 DG HSM相媲美,但画面中心并非分辨率最佳位置。对于并不在意1挡光圈差别的用户而言,选择这款镜头可以获得IS防抖、更好的对焦性能以及更理想的便携性。

适马35mm F1.4 DG HSM:对于不在意追焦性能,并且有能力驾驭特殊情况下对焦精度的用户而言,适马35mm F1.4 DG HSM无疑是分辨率方面的最佳选择。无论是全开光圈还是收缩至F5.6光圈,这款镜头的综合表现都是最佳的。

全幅性价比之王 尼康24-85mm ED VR评测

【IT168 评测】2012年6月,尼康AF-S 24-85mm f/3.5-4.5G ED VR这款FX格式变焦头是伴随着万元内全幅机D600的传言一起到来的,这无疑掀起了摄影界新的一轮“腥风血雨”。

这款镜头现阶段大陆行货的报价在三千五左右,因为其刚上市不久,根据市场规律来看,还是有很大的降价空间的。相对不是很高价位的FX变焦镜头的出现被很多网友认为是全画幅数码单反低价化、平民化的预兆。也有人觉得如此廉价的全幅镜头素质必然不敢恭维,配不上全幅机器,是尼康市场定位的一大失误。究竟哪种猜测才是对的?在时间给我们真正的答案以前,我们能做的只是怀揣兴奋的等待。等待之余,不妨请大家跟随笔者的评测先来全面了解下这款镜头吧。

外观小巧、防尘设计,但塑料感强、手感一般

尼康AF-S 24-85mm f/3.5-4.5G ED VR这款镜头是兼容FX格式的,这个焦段在全幅机身上可以说是一款既有广角又有长焦的实用挂机镜头。放在APS-C上的等效焦距是36-127mm,很尴尬的焦段。那么显然,这款镜头就是专门为全画幅用户定制的。

▲尼康AF-S 24-85mm f/3.5-4.5G ED VR外观

这支24-85镜头采用了轻便和紧凑的外形设计,重量仅约465g,在24mm广角端时只有82mm长的镜身加上轻巧的重量使得它非常适合作为挂机头。

▲尼康AF-S 24-85mm f/3.5-4.5G ED VR配D800装机图

尼康AF-S 24-85mm f/3.5-4.5G ED VR拥有72mm的口径,“眼睛”不大不小不算亮骚,但也不会太掉份儿。接上全幅机身D800,看上去竟然有种出乎意料的和谐。不过在笔者端起相机的时候发现465g的重量配D800上还是显得单薄了点。毕竟镜头为了降低成本,在用料上还是跟顶级镜头有不少的差距,塑料感还是很强的。机身耐用性跟牢固性可能有所欠缺,但是便携性却增加了很多。这某种程度上为很多诟病顶级变焦镜头重量的摄影爱好者们带来了福音。

▲广角/长焦状态长度对比图

尼康24-85采用了伸缩式设计,这样设计的好处就是能极大的减少了镜头收缩时的长度,但相对来说容易落灰,大家在使用时需要比较小心。此外,对焦环前置的设计让实际拍摄中的变焦变得更加顺手。不过让笔者想吐槽的是这款镜头的变焦环阻尼较大,使用起来非常生涩(也有可能是因为个体差异)。总体说来较短的镜身跟阻尼较大的变焦环令这个镜头在拍摄时的变焦手感欠佳。虽然这支新镜头没有配备变焦环锁,但较大的阻尼使得镜筒长度在非拍摄状态下也不会因为自重而发生改变,这也算是赛翁失马吧。

▲防尘皮圈

值得注意的是,镜头后部设计有一个皮圈。很多人选择单反就是为了体验拆卸、互换镜头的乐趣。因为镜头要经常从机身上拆卸,后镜与机身的接口处很容易进灰。这个皮圈设计能很好的起到防尘作用。

外观小结:24-85焦段很实用,72mmd的口径配UV也不会太贵。虽然塑料感很强但贵在够轻便。细节设计很贴心,但是变焦环的阻尼过大。整体上来说外观紧凑,携带起来轻巧便携但使用手感一般。

历代版本回顾

24-85这个焦段应该说是非常常见了,这并非N家第一款24-85,其实在它之前,就已经有两款24-85发布过了。不妨让我们通过基本数据来了解下他们各自的特性吧。

历代同焦段镜头盘点

"镜头型号

AF-S 24-85mm f/3.5-4.5G ED VR

AF-S 24-85mm f/3.5-4.5G IF-ED

AF-S 24-85mm f/2.8-4 G IF

发布时间

2012年6月

2002年2月

2000年10月

最大光圈

f/3.5-4.5

f/2.8-4

镜片构成

16/11(1片ED 3片非球面)

15/12(1片ED 1片非球面)

15/11(2片非球面)

光圈叶片

7(圆形)

7

9

最近对焦距离

38cm

50cm(微距模式21cm)

滤镜尺寸

72mm

67mm

72mm

广角端长度

82mm

72.5mm

82.5mm

重量

465g

415g

545g

特殊功能

四档防抖,三脚架自动检测

微距

比起它的上一代产品,AF-S 24-85mm f/3.5-4.5G ED VR进步明显,除了用料跟设计上有了很大的优化以外,最吸引人的改进就是加入了四档防抖功能跟自动三脚架检测。然而比起第一代的24-85在光圈、微距上要略逊。不过其第一代产品已经很老了,结构光学结构跟镀膜上要比现在差很多,也没有防抖等功能,并且一代产品现在的最低报价也超过了四千,相比较而言还是新一代的24-85更具有性价比。

参数小结:N家显然在24-85这个焦段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技术基础,这令我们更加期待,新款24-85能带给我们的什么样的惊喜?不妨让我们开始画质上的评测吧!

${PageNumber}

分辨率数据不错,其实一般

选择镜头,相信大多数人首先关注的就是该镜头的分辨率如何。毕竟分辨率是画质的最基本的属性。

随着数码相机技术的日益发展,机身像素跟成像素质的提升已经不能用一日千里来形容了,这样一个大前提加上这是一款定制给全幅相机的镜头,我们有理由质疑它的分辨率能否满足全幅相机的要求。为此,笔者选择了目前全幅单反中的像素之王D800为这款镜头做出了分辨率测试。

在分辨率测试中我们使用尼康D800搭载AF 24-85/3.5-4.5镜头拍摄ISO12233分辨率标板(4000线)各档光圈下的样本,并通过Imatest软件进行测试,最后得出广角跟长焦端各档光圈下的分辨率数值。测试结果如下:

▲广角分辨率

广角端整体表还是非常不错的。光圈全开时分辨率达到了2500线左右,收缩2-3档光圈至F8则达到最优分辨率4000线。如果要使用广角端拍摄风光照片时,推荐大家使用F8左右的光圈以获得更多的细节。

▲长焦分辨率

长焦端相对广角端要“肉一点”,但是整体水平也是不错的。最大光圈下也能超越2500线,相信长焦最大光圈人像除了能虚化背影以外,还能获得很好的锐度。最高分辨率依旧出现在最大光圈收缩两档后的光圈段。如果对背景虚化没有要求,长焦时使用F11拍摄能获得最佳的细节。

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到,对于尼康24-85这样一只三千五百元价位的廉价镜头而言,其分辨率是相当不错的,Imatest测试的最高值超过了四千。不过笔者想说的是,实际上这款镜头的分辨率可能也就是一般水准。因为在评测中使用了D800这款顶级像素的机身,D800完全发挥了镜头的性能还有富余。在此笔者想稍微给大家参考一下的就是D800搭载尼康50mm F1.4G可以测试最高值可以超过五千,而50 1.4G却还不是尼康官方推荐的D800最佳搭配镜头。由此可见,这款镜头如果是放在一些低像素机身上,表现可能也就是乏善可陈。

畸变控制有待加强

畸变对于大变焦倍数镜头来说是无法避免的,这也是为什么顶级变焦头都是把变焦倍数控制在三倍以内的原因。如果畸变太大,我们在使用广角近距拍摄时画面就容易出现桶形畸变,主要表现为画面中心向外凸;长焦端则会出现枕形畸变,表现为中心内凹。

这支镜头使用了三片非球面镜片控制畸变(要知道类似焦段的尼康24-70 F2.8镜皇也仅仅是三片非球面镜片而已),这让我们非常期待它的畸变控制。

在IT168评测室中,我们使用尼康D800搭配24-85拍摄畸变测试标版进行测试,结果如下图:

▲广角畸变测试图

▲长焦畸变测试图

实际测试以后笔者小小的失望了一下。大家从图中不难看出,广角端畸变相当严重。长焦85mm端的枕形畸变同样有点说不过去了,画面失真非常厉害。

▲广角实拍

▲长焦实拍

在实际拍摄中,这款镜头的畸变表现跟测试结果没有太大偏差。对于线条比较多的物体,边缘畸变非常严重,中心还勉强可以接受。

总的来说,作为一个尼康粉,笔者实在不愿意用“惨不忍睹”这个词来形容心中爱慕已久的厂家。但是作为一个相机评测编辑,笔者还是想公允的评价一下:这款镜头的畸变还是比较严重的。建议大家在拍摄一些严谨题材的时候后使用该镜头畸变较小的中焦段进行拍摄或者尽量规避线条比较多的背景。

${PageNumber}

天然文艺小暗角,你还有什么好抱怨的?

对于任意一款号称“兼容FX格式”的镜头,四角失光肯定是必须测试的项目。

在IT168标准评测环境中,采用尼康D800机身,机身暗角校正关闭。分别在广角跟长焦端用各档光圈实拍进行镜头四角失光测试。

▲暗角测试对比图

测试结果表明,这款镜头的暗角还是非常明显的。大家可以从测试图中看出来,在实际使用中广角端最大光圈的暗角非常明显,当光圈缩到F5.6暗角明显减少;在长焦端,镜头同样存在失光现象,同样需要收缩光圈到F5.6才能明显减少暗角。

在这个追求个性的年代,很多摄影师都会可以追暗角让照片显得充满文艺气息。而且就算不想要暗角,我们也可以通过机身的暗角校正或者是后期软件来修正四角失光现象。所以存在这种程度的暗角在笔者看来并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站在科学的角度,从设计上来讲,四角失光是一个需要被克服的技术难点。

广角长焦,兼顾微距

尽管尼康24-85并不具备微距拍摄功能,但是如果有很好的放大倍率,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拍摄一些小品类的题材。

这款镜头的放大倍率为0.22倍,最近对焦距离为38cm,光从参数上来看它是具备一定的微距功能的。那么具体效果如何?不妨我们来看看最近对焦距离下的拍摄测试效果。

▲广角端最近对焦距离拍摄

可以看到广角端拍摄的画面由于细节过多很难抓住别人的眼球,而通过24mm的长焦端拍摄,我们可以将整个画面裁切到红框所示的区域:

▲长焦端最近对焦距离拍摄

通过长焦端拍摄的画面不仅简单利落,这个焦段F4.5的光圈下,背景虚化的效果也更好了。因此我们还可以使用尼康这款24-85拍摄一些静物、微距类的小品题材,只要不是有专业微距要求的职业摄影师发烧友,拥有这款镜头以后完全可以减少购买专用微距头的开支。

${PageNumber}

抗眩光不错

除了畸变失光以外,眩光也是镜头固有的特点之一,这主要还是由于单反镜头镜片数量较多决定的。一般说来在逆光拍摄的时候,眩光的产生对画面会有一定的干扰。

这款镜头使用的是尼康超级综合涂层,可以提供不错的画面表现,但是跟顶级涂层还是有差距的,这一点从镜头面对1500w白炽灯的抗眩光测试中也能看出端倪。

▲抗眩光测试

从测试来看这款镜头的逆光表现还是非常不错的,没有明显的雾化跟鬼影,不过有时候拍摄风光或者小清新人像,逆光出来的眩光效果反而能够增加照片的韵味。不过这需要眩光好看才行,对光晕的角度、大小都有着太高的要求,前期想刻意拍摄基本不可行。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还是尽量避免眩光更好。

紫边控制非常不错

很多镜头在大光比环境下拍摄,画面明暗交界处会出现刺眼的紫边现象。难看的紫边显然会直接影响画面质量。那么这款镜头的紫边抑制如何呢?不妨让我们实际感受下。

采用85mm端,分别用各档光圈进行拍摄,然后对画面红框部分进行100%取样。

▲紫边测试图

从测试结果不难发现,24-85的紫边抑制还是非常不错的。纵观画面并没有发现明显的紫边,画面放大到100%在明暗交界处会有轻微的紫边现象,光圈缩到F11紫边会有些微改善,但是依旧存在。整体说来,这是一款可以在大光比环境中大胆使用的镜头。

焦外效果

AF-S 24-85mm f/3.5-4.5G ED VR有着七片圆形的光圈叶片,理论上应该能获得非常圆润柔和的焦外效果。然而笔者跟绝大多数读者朋友们一样,也不相信或者说讨厌“理论上”这三个字,并且坚信“理论”就是“不现实”的同义词。于是乎便有了如下实拍测试。

▲焦外测试

在广角端最大光圈时,背景能够实现一定的虚化效果,但不是很明显,毕竟没有大光圈。焦外过渡相对比较自然柔和的,没有明显的二线性。

在长焦端,虽然最大光圈只有F4.5,但是较长的焦段一样营造了浅景深效果。可以拍摄出不错的背景虚化作品,用于人像再合适不过了。同样,焦外相对还是比较圆润好看的,没有明显的二线性。

总的来说这款镜头的焦外还是相当圆润的,只不过没有大光圈确实是一个硬伤,浅景深效果只能靠长焦来实现。

${PageNumber}

"超强的四档镜头防抖

镜头防抖功能往往能为用户争取更低的快门,使得用户即便是弱光下也能用慢速快门拍出清晰的照片而不用提高ISO牺牲画质。24-85搭载了尼康二代镜头防抖技术,理论上能够降低四档快门。

采用最长焦端85mm,理论安全快门1/85s,那降低四档以后应该可以实现手持1/5s左右也能获取相对清晰画面的效果。对此,笔者采用D800机身,分别关闭、开启VR对同一场景进行手持拍摄然后画面的100%截图进行对比。

▲85mm画面100%截取图

从样片截取对比图中不难防线四档防抖名副其实。即便是1/6S这样的极端快门,手持也能获得比较清晰的画面。建议大家要充分利用这款镜头强大的防抖功能。

便利的自动三脚架检测

一般说来镜头防抖技术是通过镜头寻找抖动然后向抖动方向做出补偿来实现的。现在普遍被大众认可的一点就是知果镜头防抖功能没有发现抖动,镜头寻找抖动本身会导致微小的抖动。所以很多时候把开启防抖把相机架在三脚架上拍摄反而不如同快门下开启了防抖功能的手持稳定。 所以一般说来在三脚架上拍摄是要关闭镜头的VR功能的。

鉴于很多摄影师在上三脚架的时候都会忘记关闭VR这一点(不管你忘没忘,我反正每次都忘),尼康在此款镜头上加入了自动三脚架检测功能。即便不关闭VR,镜头也能自动检测出来避免不必要的抖动。

不妨让我们观察下把相机架上架子,在85mm焦段,分别开启/关闭VR功能时同快门下样片的100%截图对比效果。

▲自动三脚架检测测试图

通过上图,用肉眼观察很难发现两者清晰度的区别,由此可见尼康此款镜头搭载的自动三脚架检测功能还是相当有效果的。

${PageNumber}

"实拍样片

▲人像 感光度:ISO 100 焦距:85mm 光圈:F4.5 快门:1/800s

▲微距 感光度:ISO 400 焦距:85mm 光圈:F4.5 快门:1/160s

▲人像 感光度:ISO 200焦距:85mm 光圈:F4.5快门:1/200s

▲人像 感光度:ISO 200 焦距:52mm 光圈:F4.5 快门:1/2000s

▲人像 感光度:ISO 400 焦距:24mm 光圈:F3.5 快门:1/160s

▲微距 感光度:ISO 400 焦距:85mm 光圈:F4.5快门:1/160s

▲人像 感光度:ISO 200 焦距:36mm 光圈:F4.5 快门:1/320s

▲风光 感光度:ISO 100 焦距:24mm 光圈:F11 快门:1/100s

▲人像 感光度:ISO 200焦距:85mm 光圈:F4.5 快门:1/80s

${PageNumber}

"编辑总评:全幅性价比之王

出色的硬件配置跟成熟的技术基础造就了24-85不错的光学素质。总的说来这款镜头除了畸变大了点以外,在其他各方面的表现都是中上水准的。目前这款镜头刚上市不久,大陆行货的报价是3500左右,那么这就意味着再过一段时间港货的价格可能只有三千出头。除了“性价比”笔者实在想不到别的词来形容了。

然而有趣的是,价格便宜本是镜头的一个优势,可是在这款镜头身上却出现了一个争议——三千元的全画幅镜头,太磕碜了点吧?

虽然一直有风声说N家最近要推出万元以内的全幅单反D600,但是就现阶段而言,最新的全幅机器是价格两万多的D800或者是更贵的D4,即便是便宜的前代产品D700价格也是远超一万元了。很多人第一次看到这个镜头的时候都不顾其素质如何,仅仅觉得在万元的全幅机上装一个小几千价位的镜头太不专业、太掉份就舍弃了这个镜头,实在叫人啼笑皆非。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款镜头配D800乃至D4这样的主力机型会拉低机身的表现。或者这么说吧,这个价格跟光学素质的镜头完全就是为即将推出的万元以内廉价全幅相机D600量身打造的。说到这里,其实对这款镜头争议的核心要素已经凸显出来了——买全画幅单反的都是对镜头素质有着超高要求的职业摄影师或者是不差钱的发烧友吗?如果是,那尼康对这款FX镜头乃至后期将推出的D600的市场定位肯定出现了问题;如果不是,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款镜头搭配D600将会受到非专业全幅玩家或者是暂时囊中羞涩的全幅摄影爱好者的热捧。

优缺点总结

相机型号优缺点总结

优点

1、体积小巧、携带便携

2、眩光跟紫边的控制不错

3、四档防抖跟自动三脚架检验非常实用

4、价格不贵(并且有降价空间)

"缺点

1、变焦环阻尼略大

2、 镜头塑料感明显

3、 长焦端枕形畸变明显

4、 没有大光圈

5、 锐度一般

购买建议

由于尼康 24-85mm F3.5-4.5 ED VR 是一只FX镜头,用于半幅机身就没有广角了。推荐全幅玩家购买作为日常居家或者旅行出游的挂机头使用。当然,不看重广角的半幅玩家购入此款镜头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2020款讴歌NSX评测,在它面前法拉利算什么!

我们此次评测的车便是一款相对而言没有那么高配的2020款讴歌NSX,虽然其在某些方面有些削弱,但也足以应对市场上其他的竞争对手,并且表现不俗。

2020款讴歌NSX的高光黑色格栅呈V字形布局,配合由6颗高亮度LED组成的灯组,宽大且低矮的车头设计与大量空气动力学套件为NSX带来了很低的风阻系数。 高挑的车尾配备有碳纤维材质的扰流板,锋利的线条搭配大尺寸的底部扰流板,给人视觉效果非常运动,同时也充满杀气。

撇开外观不谈,讴歌NSX绝对是一款非凡的汽车。这款混合动力、中置引擎的怪物可以安静地潜入城市道路,并在几分钟后就可以在公路上飞驰。尽管驾驶NSX很简单,但它的动力系统却一点也不简单。 该车配备了一个双涡轮增压的3.5升V6发动机、一个直接驱动后电机和前置双电机,传动方面配以9速双离合变速箱,动力和传动共同组成了强大的电四驱混动系统。该车一共可产生了573马力的功率和645牛米的扭矩。

但是,我们不能只关注它的动力系统。当我们第一次激活Sport Plus模式时发现,在这种情况下,汽车不会切换到纯电动模式,方向盘和悬挂系统会感受到增强,为驾驶员增加了更多反馈。 全功率驱动系统的存在,使其能够十分精确的控制和改变车轮之间的动力,使汽车无论是在低速还是高速情况下都可以拥有随叫随到的并且十分迅猛的加速感受。与此同时,它还拥有着出色的抓地力水平,通过弯道时表现出了强而有力的控制能力。

当通过一段没有任何转弯的直线道路时,V6发动机才发挥出了真正的实力,虽说对于超跑而言,近600马力的功率较为常见,但当你真正驾驶时才会发现讴歌NSX将其发挥到了极致,这不得不说是标准的全轮驱动和复杂的混合动力系统的功劳。 强劲的动力自然需要一个足够优秀的变速器才能发挥最佳的性能,该车搭载了全新研发的9速DCT双离合变速箱。它既快速又平稳,但相对于保时捷著名的双离合变速箱而言它响应却还差点意思。

对于制动器而言,即使是激进的驾驶,标准制动器也绰绰有余,在寒冷的环境下也不会发出吱吱声。虽然它比可选的陶瓷制动卡钳的咬合的时间要晚,但实际上这使得讴歌NSX更易于控制。 驾驶体验上,即使在默认的运动模式下,讴歌NSX也十分舒适。相比于奥迪,保时捷和迈凯轮等这些主要竞争对手,就乘车质量来说,这款车应当能位列于大师班。

这主要源于讴歌NSX具有这一系列精巧的设计,该车视野开阔,座椅装饰良好,空调得到了升华,行李箱足够大,足以应付一般的储物需求。虽然这些特性并不会使NSX变得更为出色,但却会使它成为一款更好的汽车。

据相关消息称,目前尚无最新的NSX Type S或Type R车型,也就是说下一款讴歌NSX将会至少在2022年出现。除了保时捷和迈凯轮的新车,讴歌NSX还要面对功能更强大的Corvette车型,因此NSX将不得不更加努力地证明其在超级跑车界中的地位。